时间: 2025-04-25 16:4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5:21:30
“龙阳泣鱼”是一句成语,字面意思是“龙阳为鱼而哭泣”。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某种情感或情境的深切哀伤,尤其是表现出对于失去或无法得到的事物的痛惜与惋惜。
“龙阳泣鱼”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根据《史记》中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位名叫龙阳君的贵族,他深爱着一条鱼,因这条鱼的死而悲伤不已。这个故事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的极致追求,甚至对一些细微事物的感情也能引发强烈的悲伤。
此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领域,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种情感的深刻感受。例如,在谈论离别时,可以用“龙阳泣鱼”来形容对朋友或亲人的眷恋与不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龙阳泣鱼”在**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情感的重视,尤其是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价值观可能有所变迁,但对失去的哀伤依旧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遗憾与无奈。比如失去至亲的痛苦、无法实现梦想的惋惜,这些情感都能引发强烈的共鸣。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位至交好友因工作调动而离开城市,我对此深感不舍,心中如同“龙阳泣鱼”,常常回忆起我们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月明点滴夜微寒, 龙阳泣鱼情难言。 离愁别绪随风散, 只留心底一片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ry over spilled milk”,意指为已发生的事而感到惋惜,但与“龙阳泣鱼”相比,后者更强调对情感的深切依恋与哀伤。
通过对“龙阳泣鱼”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悲伤的成语,更是对人类情感深度的探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使沟通更加细腻和生动。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战国时期,魏王封一个能言善辩的宫女为龙阳君妃子,经常陪她钓鱼,开始她看到魏王钓上鱼十分高兴。后来就没有笑声。魏王问她如何?她哭着说:“大王不断地钓鱼,爱好随之改变。美丽的女人想方设法接近你,我会像鱼一样被遗弃。”
妾蒙主人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