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5:51
“弄月抟风”是一个成语,其字面意思是“玩弄月亮,抓取风”。从基本含义上来看,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追求虚幻、不切实际的事情,具有一些浪漫色彩,但同时也暗示了无所作为或空想的意味。
“弄月抟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常常在诗中描绘自然美与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月亮、风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洒脱、追求理想的精神。然而,从字面上看,玩弄月亮和抓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这个成语也隐含了一种对虚幻追求的反思。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象征着理想和追求,而风则代表着自由和变化。成语“弄月抟风”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可能面临的空虚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
“弄月抟风”给人一种浪漫而又略显无奈的感觉。它引发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使人联想到许多追求梦想的人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与迷茫。这种情感反应使得它在表达对理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时显得尤为贴切。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我提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朋友却提醒我这份工作几乎不可能实现。那时我意识到,虽然追求理想很重要,但也要脚踏实地,避免成为“弄月抟风”的人。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弄月抟风”:
月光如水洒人间,
我在梦中追逐那抹柔光,
却不知风已将我吹散,
弄月抟风,终是空中楼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hasing rainbows”,即追逐彩虹,意指追求无法实现的梦想。尽管两者都有追逐理想的意味,但“弄月抟风”更加强调一种无奈和空幻的色彩。
通过对“弄月抟风”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也揭示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与思考,使表达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
喜秋清乐意逍遥,常则是弄月抟风,快活到老。
唐·李白《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