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2:18
“日饮无何”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每天喝酒没有多少”,其中“日饮”指的是每天饮酒,而“无何”则表示没有多少,含有轻描淡写的意味。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饮酒的频繁与数量少,不至于酗酒或过度。
“日饮无何”出自《诗经·小雅·南陔》。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绘一种生活状态,表达一种淡然的态度。其历史背景与古代饮酒文化密切相关,饮酒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和礼仪。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饮酒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日饮无何”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仍然存在,尤其在强调健康生活方式与社交礼仪的背景下,适度饮酒被广泛接受。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景,朋友间的欢聚,酒杯相碰的声音。它传达出一种生活态度:享受生活,但不过度追求。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家庭聚会,大家都在享受美食与美酒。虽然气氛热烈,但每个人都保持着“日饮无何”的态度,既有欢声笑语,又不失节制,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个小诗中,我尝试将该成语融入:
闲云野鹤共饮欢,
日饮无何添雅谈。
月明点滴心中醉,
醉里不知归路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derate drinking”,强调适度饮酒的生活方式。然而,西方的酒文化往往更强调社交与聚会,而**的“日饮无何”则更倾向于表达一种生活的哲学与态度。
通过深入学“日饮无何”这个成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对饮酒的描述,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诠释。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文化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与深度。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好文史,解音律,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人间竞造新声。时太子中庶子王僧虔上表曰:‘臣闻淳源既远,天波斯逝,礼坏乐崩,理固其然。但曲变多端,听者惑焉。是以徒抱虚襟,无由闻达。臣请详其义,庶可定其伦。’帝善之。僧虔寻加散骑常侍,转侍中,领骁骑将军。僧虔志之所存,唯以著述为务,日饮无何,不以世务婴心。”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日饮无何,以终其身。”
《后汉书·袁安传》:“安字邵公,少传父业,讲授于外。及归,日饮无何,不问家事。”
《汉书·爰盎传》:“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袁盎病免居家,日饮无何。”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袁盎病免居家,日饮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