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2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7:03
“有言在先”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有话在前面”,指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某人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它的基本含义是强调事先的言论或承诺,常用于强调一个人的责任或义务。
“有言在先”源于古汉语,虽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在传统文献中,多次提及言语的预先声明或承诺。它与古代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文化密切相关,表明一个人需对自己先前的言论负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承诺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有言在先”反映出人们对言语的重视,以及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约定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职场、家庭和朋友之间,强调信任和责任。
“有言在先”让我联想到信任与责任的关系,表达时常带有一种庄重感,提醒人们在言语上要谨慎。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交流时更加注重自己的承诺。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曾经对同事说过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后来我发现自己没有及时参与,最终导致工作进度延误。事后,我深刻反思并意识到“有言在先”的重要性,今后在承诺之前会更谨慎。
在一个小故事中,主人公在一次重要的比赛前向他的朋友们承诺:“我会尽全力去赢得这场比赛,有言在先。”最终,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 word is a bond”,强调言语的约束力。在不同文化中,承诺和言语的责任感同样存在,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诚信的共同重视。
“有言在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在语言学*与表达中,它提示我在交流中要谨言慎行,增强信任感和责任感。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言语的力量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资治通鉴·唐纪》:“上曰:‘吾有言在先,不敢违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有言在先,不敢失信。’”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有言在先,不敢违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有言在先,今若背约,天下其谓我何?’”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言在先,不敢不告。”
况且你们已经~,又何得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