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1:16
“一偏之言”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方的言论”,通常用来指某种观点或论调的片面性,强调意见没有全面和客观的考虑。它通常用来形容在讨论、辩论或分析时,如果只听取或关注某一方的意见,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观点,就会得出不全面或偏颇的结论。
“一偏之言”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偏”字和“言”字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不全面或偏见的概念。它可以视为对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中庸、全面看待事物的反思与警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一偏之言”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全面性和客观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偏见和片面之见更加普遍。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在信息获取和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争论和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或个人偏见而导致误解或冲突。它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针对项目的不同方案,我曾经只关注了某一位同事的建议,结果导致团队的决策片面。后来,我意识到应该多征求其他成员的看法,以避免“一偏之言”的影响,最终我们达成了更全面的共识。
在一首诗中:
“言语如风,吹散云烟,
一偏之言,岂能明全貌?
众声齐唱,和谐共鸣,
真理在此,方显其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a one-sided argument”或“partial view”,强调观点的片面性。这些表达在使用上与“一偏之言”有相似的用法,都是在提醒人们在讨论中要考虑多方观点。
通过对“一偏之言”的学,我认识到在交流和表达中,全面性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具开放性。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避免片面思考,努力做到兼听则明。
元帅所说,乃一偏之言,岂至公之语!
《资治通鉴·唐纪》:“一偏之言,不足以定是非。”
《后汉书·袁绍传》:“一偏之言,不足以惑众。”
《汉书·艺文志》:“一偏之言,不足以尽道。”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偏之言,不足以为据。”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偏之言,不可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