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47:26
“三夫之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来自三个丈夫的话”。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多人的意见或言论,通常用来强调其中的权威性或可信度。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多位男子(或权威人士)说的话,都值得重视。
该成语来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即使是三位普通人的意见也应当被重视。这反映了**古代重视集体智慧的传统。成语中所提到的“三夫”并不特指某三位特定的人,而是象征性地代表多个人的意见。
“三夫之言”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智慧被视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三夫之言”体现了这一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尽管个体声音越来越重要,但仍然需要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见的价值。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团队管理和群体决策中。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信任和依赖。当我们听到“三夫之言”,往往会感到某种程度上的安心,因为这代表着多方的共同认可。它也提醒我们在决策时,不仅要依赖个人的判断,还要考虑他人的意见。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面临着多个方案的选择。我提议大家听取“三夫之言”,最终我们收集了团队成员的反馈,达成了一致的决策,成功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在一个故事中,描述一个村庄的长老们通过“三夫之言”来解决村庄的争端。他们聚集在一起,倾听每一个村民的声音,最终形成了一个受大家认可的解决方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wisdom of the crowd”,强调集体智慧的价值。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重视多方意见的重要性。
通过对“三夫之言”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任何决策中,集体的智慧和意见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与沟通。在日常交流中,适时引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观点和思想。
《宋史·岳飞传》:“三夫之言,其信然乎?”
《晋书·王导传》:“三夫之言,不可不察。”
《后汉书·袁绍传》:“三夫之言,其害甚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三夫之言,可以亡国。”
《战国策·齐策二》:“三夫之言,足以动众。”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