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47:32
成语“一之谓甚”字面意思是“一个就称为‘甚’”。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状态或程度已经达到极端、非常的状态,通常用于表示事情的严重性或不可逆转的程度。
“一之谓甚”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一之谓甚。’”这句话是孔子在讨论君子与人际关系时提到的,强调了君子对于他人的包容和理解。历史上,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的严重性和影响力。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对人际关系和严重性的理解。“一之谓甚”不仅反映了对事态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和谐与秩序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在处理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时。
“一之谓甚”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迫感和重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可忽视其严重性。在表达上,这个成语能够有效增强语气,使对话更具说服力。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一个项目进展不顺的情况。团队成员们都认为问题不大,但我用“一之谓甚”提醒大家,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的地步,最终促使团队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一首诗中使用“一之谓甚”:
风雨如晦,夜色渐深,
一之谓甚,人心惶惶。
唯愿明朝,天朗气清,
共迎新日,重见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为“to a greater extent”,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并不完全对应,且在强调程度时,英语表达多用形容词或副词,而汉语中的成语则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一之谓甚”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加精准和有深度。理解和运用成语,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二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后汉书·杨震传》:“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汉书·王莽传下》:“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公不要借道,虞公不听,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三年后晋侯又向虞国借道,宫之奇劝虞王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虞王不听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