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7:56
“妙舞清歌”这个成语由“妙舞”和“清歌”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优美的舞蹈和清脆动人的歌声,通常用来形容文艺表演的美妙和愉悦。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赞美音乐舞蹈的高雅、动人,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
“妙舞清歌”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书中描述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宾客们在美妙的音乐和舞蹈中尽情享乐。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于音乐舞蹈艺术的重视和赞美,体现了“曲水流觞”的文化氛围。
在不同的语境中,“妙舞清歌”可以用来形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妙舞清歌”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文人雅士追求的理想生活,强调艺术、音乐和舞蹈对生活的美化与升华。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文艺活动、聚会、庆典等场合,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妙舞清歌”通常带给人愉悦、轻松的感觉,联想到欢乐的聚会、艺术的享受,有时也会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珍惜。在表达时,可以用它来传递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
在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上,我用“妙舞清歌”来形容那晚的表演。大家在美妙的音乐和舞蹈中欢笑,气氛十分热烈,正是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情境。
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花瓣轻轻飘落,月光洒在大地上,如此美妙的时刻,仿佛是“妙舞清歌”的化身,让人陶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纷扰。
在英文中,可以用“music and dance”来传达类似意境,但缺乏成语的凝练和文化深度。西方文化中,音乐和舞蹈常常与节庆、社交活动紧密相关,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艺术的欣赏是普遍的。
通过对“妙舞清歌”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在表达艺术之美和生活愉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生动地描绘情感与场景。
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宋·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别了浓妆艳裹,拜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