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5:42
成语“抱柱之信”字面意思是“抱着柱子的信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坚守信念或承诺,即使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也不轻易放弃,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忠诚。
“抱柱之信”源自《左传·昭公元年》。传说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信诺,宁愿抱着柱子不放,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承诺。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人对信义的重视,强调了在困境中保持信念的重要性。
“抱柱之信”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信义和承诺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价值观。抱柱之信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义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价值观可能有所变化,但坚持信念和信用依然是个人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
“抱柱之信”给人以坚定、忠诚和不屈不挠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和信念的人,激励我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也要勇敢前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挫折,面对学业和职业的压力,我想起了“抱柱之信”。这让我意识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我顺利度过了那段时期。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该成语融入其中:
风雨如晦情不改,
抱柱之信心更坚。
千难万险皆可破,
唯愿不负此生缘。
在英语中,“stick to one’s guns”可以与“抱柱之信”相比较,意为坚持自己的信念或立场。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信念。
通过对“抱柱之信”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信念和承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之,抱柱之信,不如无信。’”
《汉书·王莽传上》:“莽曰:‘吾闻之,抱柱之信,不如无信。’”
《战国策·齐策四》:“田忌曰:‘吾闻之,抱柱之信,不如无信。’”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产曰:‘吾闻之,抱柱之信,不若无信。’”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抱柱之信,人以为愚。’”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