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2:12
成语“有嘴没舌”字面意思是指有嘴巴却没有舌头。引申义为口头上有表达的能力,但缺乏实际的表达内容或能力,或者虽然能说话,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或真凭实据。常用来形容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但实际内容空洞的人。
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口耳相传逐渐形成的。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有所涉及,强调言辞的空洞或缺乏实质内容。在古代文化中,重视实际和真诚的表达,因此这种成语反映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某种批判。
该成语在各种语境下均可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背景下,“有嘴没舌”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通过精美的文字吸引关注,但实际上内容可能缺乏深度。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重视内容的实质性,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华丽表达。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感觉,特别是在期待有实质内容的交流时,却发现对方的表达只是空洞的言辞。这种反感情绪使人更加渴望真正有内容、有价值的对话。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团队讨论会,某位同事在会上发言时使用了许多专业术语,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会后,大家都觉得他只是“有嘴没舌”,这让我意识到在交流中,实质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在某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口才极佳的老者,他常常在村口侃侃而谈,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围观。然而,大家渐渐发现他所说的内容都是些“有嘴没舌”的空话,最后,村民们开始转身离去,寻找真正能给予他们帮助的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意指只说而不做,强调语言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脱节。这与“有嘴没舌”在含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对空洞言辞的批评。
通过对“有嘴没舌”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语言表达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丰富与实际价值。在日常交流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质内容,以避免成为“有嘴没舌”的那种人。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真实与深度才是交流的核心。
《喻世明言》卷二十:“他是个有嘴没舌的人,你问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警世通言》卷十一:“这人是个有嘴没舌的,问他也是白问。”
《醒世恒言》卷二十三:“他是个有嘴没舌的人,你问他,他也不晓得。”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人道:‘我是个有嘴没舌的,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笑道:‘你真是个有嘴没舌的,怎么不说话了?’”
这孩子~的,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