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8:27
“盱衡厉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盱”指的是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衡”指的是权衡、考虑;“厉色”则意为严肃的面容。综合来看,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目光锐利、面色严峻,通常用来形容对事情的深思熟虑和严肃态度。
“盱衡厉色”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文是:“盱衡厉色,谓之哀。”这句话的意思是,严肃的表情和深思熟虑的态度使人感到哀伤。这个成语的使用背景与古代对权衡事物和严肃态度的重视有关,反映了古人对认真思考和深刻观察的重视。
“盱衡厉色”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严肃与认真被视为美德,尤其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表现出“盱衡厉色”更是被视作对他人和事物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在面对重大决策或复杂问题时,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依然被看重。
“盱衡厉色”常给人一种威严与权威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领导者的决断力和责任感,同时也可能引发一定的紧张感。在表达时,它能够增强语言的力度,传达出对事物的重视和对结果的关注。
在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的关键决策阶段,团队中有一位同事在讨论时始终保持“盱衡厉色”,他对每个细节的考虑和严肃的态度让我们都倍感压力,但也促使团队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李明站在窗前,盱衡厉色,思绪万千。他知道,明天的会议将决定公司的未来,而他,必须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英语中,类似于“盱衡厉色”的表达可以是“serious demeanor”或“stern expression”。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在决策和重要事务中,严肃态度的重要性,但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方式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盱衡厉色”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反映了对生活中严谨态度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态度,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今也,骏特俶党之士,丁时未至,~,悍然而为之,志固不遂,且危其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