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2:04
成语“四海九州”字面意思是指整个世界,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四海”指的是四个大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象征着广阔的地域;“九州”则是古代对**的一个称呼,指的是九个大地块,代表着全国。因此,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整个国家或世界,常用来形容范围广泛、众多的地方或人群。
“四海九州”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文献中,四海常用来形容天下,而九州最早出现在《尚书》中,表示的地理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强调了**的统一和广泛的影响力。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它来表现一种包容的态度,或描绘一个广阔的背景。在日常对话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活动的参与者遍布各地,例如:“这次会议吸引了四海九州的专家学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四海九州”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反映出古代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该成语仍然适用,用于形容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强调彼此的影响力和相互依存。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广阔、包容的情感联想,象征着团结和希望。它让人想到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激励人们追求更大的目标,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国际会议,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齐聚一堂,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真的让我感受到“四海九州”的力量,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某个古风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四海归心共一处,
九州共赏月明时。
同舟共济行千里,
携手并肩望天涯。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展现出团结的力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在英语中,可以用“the whole world”或“across the glob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表达往往没有“四海九州”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中对国家和世界的认同感可能会影响成语的使用和理解。
通过对成语“四海九州”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凝聚了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象征。在沟通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强人所难。
《晋书·地理志》:“昔者元胎无象,太素流形,对越在天,以为元首,则《易》所谓‘帝出乎震’也。眇眇茫茫,孔微布之,甄其化源,莫非四海。”
《后汉书·班彪传》:“昔在帝尧,协和万国,礼序四海,分州建牧,以康庶绩。”
《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至于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四海会同。”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6回:“顶快的腾云每天才能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