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6:35
“伯道无儿”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伯道(即比喻有德行的人)没有儿子,隐喻有才德的人没有后代。其基本含义是指优秀的人或事物在后代或继承方面的缺失,往往用于叹息或感叹。
成语“伯道无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与家族传承和人才辈出相关的典故。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拥有后代的重视及对优秀人才未能传承的遗憾。具体的典故可能与历史上某些名人或家族有关,但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伯道无儿”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虽然有出色的才华或品德,但却没有后继者,难以传承其精神或理念。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对某个人物命运的感慨;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些优秀传统或文化失传的惋惜。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培养被视为至关重要。成语“伯道无儿”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中对优秀人才未能延续的惋惜。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体价值的重视,这一成语的使用也逐渐引发人们对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思考。
“伯道无儿”常常带有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感,联想到许多优秀的人才因各种原因未能传承其思想和价值。这种情感使得我们在面对优秀传统和文化时,常常会感到一种责任感,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
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年迈的老师,他的学识和品德都非常令人敬佩,但因为没有子女,许多学术思想和个人经验难以传承给后人。每当想起他,我就会想到“伯道无儿”,感叹优秀的思想需要更多的传播与传承。
在某个故事中:
在一个小镇上,有位名叫李伯的智者,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但年岁渐长,伯道无儿,心中总是惆怅。于是,他决定开设讲座,教导年轻人,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虽然没有血脉相连的传承,但他相信,智慧的火炬总能在心灵的接力中继续闪耀。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the best laid plans of mice and men often go awry”,意指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可能失败,反映出对优秀人才未能延续的惋惜。不同文化中对传承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在于对优秀传统和人才的珍视。
通过对成语“伯道无儿”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其不仅仅是一个表达遗憾的成语,更是对传承、对文化和思想延续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将这些成就与价值观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对于语言学者而言,这种成语的理解有助于提升表达的深度和文化的内涵。
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伯道无儿,天若有情天亦老。”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伯道无儿,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伯道无儿,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杜甫《戏赠友二首》之一:“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劝君休叹恨,伯道无儿,天若有情天亦老。”
《晋书·邓攸传》:“时人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晋代邓攸,字伯道,襄陵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抱憾地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中郎有女能传业,~可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