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2:08
成语“意领神会”的字面意思是“心意已然领悟,神情也随之会合”。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默契的理解,即通过某种暗示或非语言的方式,彼此之间能够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或感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超越了语言的表达。
“意领神会”源于古代文人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在古典文学中,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通过言外之意或神态交流思想,达到心灵相通的状态。具体的文献出处不详,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屡见不鲜,体现了文化中对“默契”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意领神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默契,这种默契常常被视为一种高层次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多样化,但这种深层次的理解依然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团队合作和亲密关系中。
“意领神会”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信任。它常常让我想起与好友或家人之间的默契时刻,觉得这种理解是非常珍贵的。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旅行,我们几乎在不言语的情况下就能理解彼此的想法,选择了同样的行程和活动。这种默契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体会到“意领神会”的真正含义。
在一首短诗中融入“意领神会”:
月下独行影相随,
无言却似心有灵。
意领神会情自明,
星辉洒落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meeting of minds”,表示两者之间的思想相契合。其他文化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法语中的“entente cordiale”,意为“友好的理解”,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通过对“意领神会”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中,理解和共鸣比语言更为重要。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情感连接。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努力去寻找和建立这种深层次的理解。
予尝中夜以兴,整襟危坐,仰而顾,俯而思,意领神会,默与契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我听了,意领神会,便不再问。”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老残听了,意领神会,便不再问。”
《聊斋志异·阿绣》:“生闻之,意领神会,遂不复言。”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听了,意领神会,便把这话记在心里。”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中意领神会,不觉点头微笑。”
她的双手有力地拖拽他的腰,他立即~她的意图,忙翻起身又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