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2:07
“意简言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意思简洁,语言简练”。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表达方式简明扼要,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核心思想,而不拖泥带水。
成语“意简言赅”出自《后汉书·荀彧传》。其中提到荀彧所写的文章,意图明确,言辞简洁,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成语的使用强调了语言的精炼和有效性,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写作风格的追求。
“意简言赅”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复杂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意简言赅”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和价值。
“意简言赅”让我联想到高效、清晰的沟通方式。它传达了追求简洁和有效的美学,对我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意识到,好的沟通并不在于使用复杂的词汇,而在于能否将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在我自己的写作和交流中,我时常尝试运用“意简言赅”的原则。比如,在撰写报告时,我会努力将结论部分控制在简短的几句话中,使其既有力又容易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效率,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重点。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意简言赅”的理念:
春风拂面意已然,
花开几许言不烦。
一言抵万语,
只愿君心似我甘。
在这首诗中,试图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与情感,同时体现了“意简言赅”的风格。
在英语中,可以用“concise and to the poin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种表达同样强调简洁性和有效性。各文化中对于简练语言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沟通效果的普遍追求。
通过对“意简言赅”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简洁表达的重要性。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注重效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好的沟通往往在于简单而有效的表达方式。
人之迷经者,盖己所守未明,故常为语言可以移动。己守既定,虽孔孟之言有纷错,亦不须思而改之,复锄去其繁,使词简而意备。
《明史·文苑传二》:“杨慎曰:‘意简言赅,文之精华也。’”
《宋史·文苑传六》:“欧阳修曰:‘文章之道,意简言赅,乃为上乘。’”
《唐诗纪事》卷三十六:“李白诗云:‘意简言赅,风流自赏。’”
《文心雕龙·论说》:“意简言赅,辞达而已矣。”
《世说新语·言语》:“简文云:‘意简言赅,斯为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