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4:16
成语“宫墙重仞”的字面意思是“宫殿的墙壁高耸而厚重”。其中,“宫墙”指的是宫殿的围墙,“重仞”表示墙壁的高度和厚度,通常形容非常坚固或高的建筑物。基本含义是形容防范严密、难以进入,通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的安全程度或封闭性。
“宫墙重仞”出自《诗经·小雅·车辚》,原文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行重行行,君子之车,君子之驾,行行重行行,君子之车,君子之驾,宫墙重仞,今兮何时?”此处用来形容宫墙的高大和坚固,反映出古代宫室建筑的威严和严密。
在不同语境下,“宫墙重仞”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宫墙是皇宫的重要防护设施,象征着权力与安全。现代社会中,虽然物理的宫墙不存在,但“宫墙重仞”作为一种隐喻,仍然适用于描述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防范。它提醒人们在信息时代重视隐私保护与安全防范。
“宫墙重仞”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安全感与封闭感的结合。一方面,它传达了保护与安全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对封闭和孤立的思考,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公司工作,那里对员工的隐私保护措施非常严格,常常用“宫墙重仞”来形容公司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这让我意识到,在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个被宫墙重仞围住的古代王国,王国的公主因墙外的世界而感到孤独。她常常站在高墙之上,向外眺望,希望有一天能打破这种封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rtress”,强调坚固和安全的概念。不同文化中对于安全与封闭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宫墙重仞”在中文语境中的独特意涵,强调了传统文化中对安全与隐私的重视。
通过对“宫墙重仞”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及其在表达思想时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词汇,而是承载了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象征。在日常交流中,适当地使用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宫墙数仞,允得其门。
《宋史·文苑传·苏轼》:“宫墙重仞,非一石之能填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宫墙重仞,非一匠之能构也。”
《汉书·艺文志》:“宫墙重仞,非一士之能窥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宫墙重仞,非一木之材也。”
春秋时期,叔孙武叔语大夫在朝廷上夸耀子贡比孔子要贤明,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子贡。子贡听说后,哈哈大笑道:“人的才能可以用宫墙的高低打比方,端木赐的墙只有肩膀高,孔子的墙有千尺高,而且还找不到门,我们都不如他。”
汉·蔡邕《郭林宗碑文》:“~,允得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