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3:38
“徒乱人意”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徒然地使人的意图混乱”。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不必要的干扰或妨碍,导致他人无法顺利表达或实现自己的意图。
“徒乱人意”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该典故讲述的是光武帝刘秀在处理政务时,面对一些人的谏言和意见,认为这些意见并不切实际,只是徒然地扰乱了自己的决策思路。成语由此引申为对一些无意义的干扰或意见的反感。
“徒乱人意”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沟通与表达至关重要。“徒乱人意”反映了对无效沟通和干扰的反感,强调了言语的精准与实用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加突出,提醒人们在交流中要保持清晰和有效。
“徒乱人意”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它提醒我在沟通时要注意对方的思路和意图,避免无谓的干扰。它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力求简洁明了。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次团队讨论,某位同事的意见不断干扰我们的思路,导致讨论效率低下。此时,我想到了“徒乱人意”,于是尝试引导讨论回到正轨,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方案。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徒乱人意”:
月明点滴窗前影,
言语无根徒乱意。
静听风声敲夜雨,
心中自有一片晴。
在英语中,类似于“徒乱人意”的表达可以是“to muddy the waters”,意指使事情变得不清晰或复杂。两者都强调了无效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徒乱人意”的学,我认识到沟通的有效性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它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清晰与直接,避免无谓的干扰,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徒乱人意,非所以济大事也。”
《后汉书·袁绍传》:“徒乱人意,非所以定大计也。”
《汉书·王莽传》:“徒乱人意,非所以安天下也。”
《史记·项羽本纪》:“徒乱人意,非所以成大事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徒乱人意,非所以治也。”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是所谓~,裘丰言和刘不才不敢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