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6:51
成语“把持包办”由“把持”和“包办”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事物进行控制、掌握并全权负责。基本含义是指某个人或组织在某项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全面负责,通常带有一种不容他人参与的意味,暗示着一种强势的管理或干预。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似乎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的构成部分“把持”和“包办”在汉语中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意义,前者强调对事物的控制,后者则强调全权处理事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把持包办”是一种现代汉语构造,反映了在管理、决策等方面对个人或组织掌控的强调。
“把持包办”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是在描述某个领导者、管理者或组织在事务中的强势表现时。在商业管理、团队合作、家庭事务等场合都可以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把持包办”常常带有负面色彩,指责某些人或组织过于专权,抑制了团队的创造力与参与感。在企业管理中,过度的控制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创新能力受限,因此现代管理理论提倡更为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
该成语常给人一种压迫感与无奈感,联想到**、专制等负面情绪,容易引发对权力滥用的批评与反思。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着对某种不公正现象的指责。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人,他在团队项目中“把持包办”,导致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下降,项目进展缓慢。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保持开放的沟通与决策参与是多么重要。
在某个小镇上,村长“把持包办”了所有的建设项目,村民们无奈地望着他独自决定,直到有一天,年轻人们站出来,齐心协力,提出了更好的方案,最终打破了这个“把持包办”的局面,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utocratic management”,强调一种专制的管理风格。在其他文化中,例如日本的“合意形成”(合意形成)强调决策的共识,体现了与“把持包办”相对立的开放性和参与性。
通过对“把持包办”成语的学*,我认识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团队氛围,也能促进创新与合作。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管理方式的不满与批评。
揽权专断代替别人办理,不让别人参与。
《儒林外史》:“权臣把持朝政,包办选官。”
《红楼梦》:“贾母把持家政,包办一切事务。”
《清史稿·列女传》:“其夫早逝,妇人把持家政,包办内外。”
《明史·宦官传》:“宦官把持内廷,包办宫中事务。”
《宋史·职官志》:“宰相把持朝政,包办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