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3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3:04
成语“有始无终”由四个字构成,字面意思是“有开始但没有结束”。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情开始了但没有完成,形容做事不坚持,不能把事情做到底。
“有始无终”出自《左传》,原文为“有始无终,何以为终”。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的看法,强调了事情的完整性与持续性,表达了对中途放弃或缺乏毅力的不满。
“有始无终”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做事要有始有终是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事要有责任感和毅力。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职场和学中,强调持续努力和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有始无终”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给人以懈怠、不负责任的印象。这种情感反应使人们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它来批评那些缺乏毅力或决心的人。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经参加一个长达几个月的项目,最开始我非常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失去了动力,最终未能完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有始无终”的含义,也促使我在后来的项目中更加努力,力求坚持到底。
在诗歌中,可以写道:
春风得意花开时,
有始无终心难平。
愿携初心向前行,
不负韶华与晨曦。
在英语中,可以用“start but not finish”或“begin but not complet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一个特定的成语来对应“有始无终”。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坚持与完成的重视程度的差异。
通过对“有始无终”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坚持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也能在交流中更有效地传达思想与情感。
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林甫有始无终,卒致祸败。”
《后汉书·袁绍传》:“绍有始无终,是以败亡。”
《汉书·王莽传下》:“莽有始无终,天下共弃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有始无终,故天下皆叛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始无终,君子弗与也。”
我们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