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8:10
“养生送终”这个成语由“养生”和“送终”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生活中注重保养身体,以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安详地度过。基本含义则是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持一种平和安宁的态度。
“养生送终”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的构成是比较直观的,结合了传统文化中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在*古代,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文化中,重视养生的理念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人们相信,良好的生活惯和心态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养生送终”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养生送终”体现了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预防疾病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
“养生送终”让我联想到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接受。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亲人因健康问题而去世的情景,这让我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惯,努力做到养生送终。
在一首关于人生哲学的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风送暖养生路,
秋水共长送终时。
岁月如歌心自安,
悠然自得是归期。
在英语中,“health is wealth”这个表达与“养生送终”有相似之处,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比如日本,"ikigai"(生存的理由)也强调了生活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对“养生送终”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健康不仅关乎身体,更关乎心态。这个成语在我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生活的质量,尊重生命的每一阶段。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更深层的思考中,这种理念都能为我提供指导。
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晋书·王祥传》:“祥将终,以世路险薄,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启足,当谓上寿。居常待终,斯乐天知命。’”
《后汉书·杨震传》:“震遣子秉诣阙上书,辞甚切至,天子感悟,乃下诏曰:‘故太尉震,忠直不回,夙夜匪懈,以辅朕躬。遭祸之日,道路流涕,朕甚愍焉。其令有司案行其家,养生送终之具,皆令优厚。’”
《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赐葬地二百家,祠以少牢。”
《礼记·曲礼上》:“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