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0:15
“势如累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一堆鸡蛋一样”,形容形势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影响或破坏。通常用来比喻处于危险境地或不稳固的状态,强调其脆弱性和不安全感。
“势如累卵”源自《南史·王僧达传》,原文是“王僧达之势,犹如累卵”。在古代,鸡蛋是非常脆弱的物品,任何外力都可能导致其破裂,因此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状态。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事物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势如累卵”在多种语境中均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常常被视为不祥的预兆。因此,“势如累卵”这一成语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常用于描述政局动荡或社会不安的情形。在现代社会,尽管时代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各种脆弱的局面,如经济危机、环境问题等。
“势如累卵”给人一种紧张、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起脆弱、易碎、危险等负面情绪。这种表述在谈论压力、焦虑或潜在危机时,可以有效传达出一种迫切感和不安感。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压力。当时我常常用“势如累卵”来形容自己的心理状态,觉得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这种表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促使我采取措施来缓解压力。
在一次创作中,我写了一首小诗,融入了“势如累卵”这一成语:
夜幕低垂星难见,
心绪如潮势如累卵。
慎言细行如履*冰,
愿明朝风雨不再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alking on eggshells”,意指在非常小心翼翼的状态下行事,避免触碰到敏感话题或情境。这种表达与“势如累卵”有相似的含义,强调了脆弱和不稳固的状况。
对“势如累卵”的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语言和表达的力量。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后汉书·皇甫规传》:“皇甫规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愚以为,如臣之比,在所宜速发遣,勿令费国。臣又闻,势如累卵,危如朝露,不可不惧也。’”
《汉书·贾谊传》:“贾谊上疏陈政事,曰:‘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势如累卵,危如朝露,不可不惧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势如累卵,危如朝露,不可不惧也。’”
《战国策·赵策二》:“赵王曰:‘寡人闻之,势如累卵,危如朝露,不可不惧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虞公许之。荀息曰:‘臣闻之,国之宝器,不可轻以与人。今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是势如累卵也。’”
如今关外,松锦已失,~,比中原尤为可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