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4:23
成语“满山满谷”字面意思是山上和谷中都满了,形容数量众多或到处都是,通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广泛分布、充盈的状态。其基本含义则为形容人、物或事物的数量极其庞大,覆盖面广。
“满山满谷”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使用与丰富的自然环境及农业社会的背景有关。在古代,的山谷常常是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当某种作物丰收时,便会出现“满山满谷”的景象。此外,历史文献中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常常提到山与谷,因此这种表达方式在文学中逐渐演变为成语。
“满山满谷”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常见于:
在**文化中,丰收和富饶常常被视为幸福和美好的象征,“满山满谷”可以引申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资源丰富、机会多样的语境中。
“满山满谷”让我联想到丰收的季节和自然的恩赐,传达出一种繁荣和希望的情感。这种丰富的意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农田的采摘活动,看到果园里满山满谷的苹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丰收的场景让我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也让我明白了自然的慷慨。
在创作中,我可以写一首诗:
春风拂面暖阳洒,
满山满谷花开雅。
人间四月天如画,
喜看丰收乐满家。
这首诗通过“满山满谷”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丰收的喜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verywhere”或“in abundance”,它们也表示普遍存在的意思,但直接的对应成语并不常见,反映出不同文化对自然和丰收的理解。
通过对“满山满谷”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描述数量和景象时的生动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能更好地传达场景的氛围和情感。成语的学使我意识到语言的魅力与文化的深度,是我语言学*路上的重要财富。
我们在国民党的党报刊中可以看到满山满谷反对宪政的大作。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只见那满山满谷,都是红叶。”
《聊斋志异·聂小倩》:“至一山,见满山满谷,皆白骨如麻。”
《西游记》第二十回:“只见那山中,满山满谷,都是妖精。”
《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见满山满谷,都是花木,香气袭人。”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峡长二十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