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6:00
成语“排山压卵”的字面意思是用巨大的力量(排山)去压制脆弱的存在(卵),从而形象地表达一种强大对脆弱的压制。基本含义是指强者对弱者的压迫,或者比喻处于强大压力下的无奈与脆弱。
“排山压卵”源于古代的典籍,最早见于《庄子》的《外物篇》,其中提到了巨石压在卵上,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对脆弱事物的无情打击。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力量不对等的关系,强调了弱者在强者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排山压卵”常被用于描述强权对弱小者的压迫,适用于文学作品、政治讨论、日常对话及演讲场合等。例如,在描述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时,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强者的压制下无从反抗的弱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常被视为不公,因此“排山压卵”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引发了对弱者命运的关注。现代社会中,随着对人权的重视,这一成语的使用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和弱势群体保护的思考。
“排山压卵”给人一种压迫感和无奈感,联想到社会中许多弱者在强权面前的无助和抗争,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弱者的同情。
在生活中,我曾经看到一位小商贩因大型超市的开张而被迫关门,这让我想到了“排山压卵”。在讨论社会公平时,我也使用过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弱者在强者面前的无力。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这样表达:
山高水远压卵声,
弱者悲歌诉无情。
愿得洪流护小舟,
共迎风雨展翅翱。
通过这种方式,我将“排山压卵”融入了对抗压迫的主题。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he strong oppressing the weak”,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其意义相近,强调了强者对弱者的压制。在不同文化中,反映出对力量不对等的普遍关注,尽管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通过对“排山压卵”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力量对比的描绘,也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社会关系,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何邓执政,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曰:‘今兵少不敌,且其势未可轻也。若轻之,是排山压卵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苦县官非法,不敢不从。若大雨,十日不休,水潦暴至,排山压卵,愿且得罢,自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王于彭城,大破之。汉王败,走高陵,项王追之,汉王走入成皋。项王曰:‘汉王虽走,其势未衰,是排山压卵也。’”
《战国策·齐策一》:“田忌欲以齐兵攻魏,孙膑曰:‘不可。夫齐兵虽强,不足以当魏之众也。是排山压卵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侯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荀息曰:‘君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虞必不敢受也。若受之,是排山压卵也。’”
闭口捕舍岂容遁,~孰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