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1:30
“俗之所排”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被世俗所排斥的事物”。其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被大众所接受或认可的事物,通常强调与主流文化或社会风俗的背离。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反思。在**传统文化中,常常有对“世俗”的批评,尤其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尘世繁华和世俗眼光的不屑与排斥。
“俗之所排”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讨论主题。“俗之所排”反映了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反思,强调个体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个体价值和创新的文化背景下。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坚持自我、追求独特的勇气。它传达了一种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引发对社会规范的思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时,不应丢失个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他的艺术风格与当时流行的审美完全不同,常常被周围的人视为“俗之所排”。尽管如此,他的坚持让我对艺术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励我在自己的学*与创作中勇敢追求独特。
在一首诗中:
在这尘世喧嚣之中,
我愿做那“俗之所排”的独行者,
追逐心中的星辰,
不畏流言蜚语,任风雨飘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ut of the mainstream”,意指不在主流之内。这样的表达同样强调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反映了对独特性和反叛精神的追求。
通过对“俗之所排”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也鼓励人们在社会中坚持自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与情感。
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荐善,不废俗之所排。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俗之所排,务在难知。”
《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俗之所排,务在难知。”
《晋书·隐逸传·陶潜》:“俗之所排,务在难知。”
《后汉书·王符传》:“俗之所排,务在难知。”
《论衡·薄葬》:“俗之所排,在上智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