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1:45
成语“俛首系颈”字面意思是低下头来,用绳子系住脖子。这个成语主要表达一种屈服或被迫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强权面前的无奈和卑微。
“俛首系颈”源于古代的刑罚和屈辱,尤其是在受到惩罚或威胁时,表现出一种顺从的姿态。它常常与“俯首帖耳”结合使用,后者强调了对权威的屈从和迎合。虽然具体的历史文献不多,但其含义在古典文学中多次出现,反映了对压迫和屈辱的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权威面前的无奈屈服,适用于文学作品、政治演讲、社会评论等场合。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人们在压力下的妥协与退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俛首系颈”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权威、服从和屈辱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提倡个性和自由,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职场和人际关系中,仍可能出现这种无奈的屈从现象。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悲凉和屈辱。它引发对权力不公和社会压迫的思考,常常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被迫屈服的人们的命运。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面对一个不合理的上级决策时,我感到愤怒却又无计可施,只能俛首系颈,默默接受。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那阴霾的天空下,众人俛首系颈,仿佛失去了力量,只有风在无情地诉说着不甘与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ow to authority”或“to submit to pressur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屈从和无奈的意思。然而,不同文化中对屈从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反抗精神。
通过对“俛首系颈”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屈从和无奈的复杂情感。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我面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时提供了深刻的反思。我意识到,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成语不仅是词汇的积累,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传递。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俛首系颈,降于司马懿。”
《资治通鉴·汉纪》:“刘备俛首系颈,降于曹操。”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俛首系颈,乞降于曹操。”
《汉书·韩信传》:“韩信俛首系颈,降于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俛首系颈,以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