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23:11
“燕颔虎颈”是一个形容人的外貌特征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燕子的下颌”和“**的脖子”,比喻一个人脸部颧骨突出,颈部较为粗壮,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形俊美、气质威武的人,尤其是男性。
“燕颔虎颈”源于古代文学,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在描述王朗时,提到其“颔如燕,颈如虎”。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面部轮廓和身材的审美观念,燕子的颔部象征着灵动和秀美,而虎的颈部则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在文学作品中,“燕颔虎颈”常用于描写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和小说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夸赞某人的外貌,尤其是在描述男性时。演讲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位领导者或公众人物的形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外貌常常与一个人的地位和能力相联系。成语“燕颔虎颈”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但可能更多地用于口语中对外貌的夸赞,而不再有太多的社会地位暗示。
“燕颔虎颈”这个成语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阳刚之美,常常让人联想到勇敢、果断的形象。它能够激发出对美的向往和对强者的崇拜。
在生活中,我曾经用“燕颔虎颈”来形容我的一位朋友,他在一次**会上表现出色,身形魁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外形不仅仅是吸引眼球的因素,也可以与个人的气质和能力相结合。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英姿勃发如燕颔,
雄姿挺拔似虎颈。
一身光彩人间绝,
豪情万丈逐风行。
通过这样的创作,体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dsome and strong”,用来形容一个既英俊又强壮的男性形象。在不同文化中,对美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对英俊外形的赞美是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燕颔虎颈”的学,我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绘,更是对个体气质和风度的一种认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描述人物时,外貌与内在品质的结合是值得关注的。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身长七尺,燕颔虎颈,勇力绝人。”
《宋史·岳飞传》:“飞状貌雄伟,燕颔虎颈,沉毅寡言。”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身长七尺,燕颔虎颈,沉毅有谋。”
《南史·王僧辩传》:“身长七尺,垂手过膝,外貌不凡,有燕颔虎颈之相。”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