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0:10
“以成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惯于已经形成的风俗”。基本含义是指经过长期的惯养成,某种行为或做法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风俗或常态。强调的是惯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社会中的普遍接受程度。
“以成俗”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故小大之事,必有所待。必有所待,故以成俗。”这里强调的是礼仪的惯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俗的重视。
“*以成俗”可以用于各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以成俗”反映了重视传统与俗的观念。社会俗的形成与传承在于人们的共同接受和惯,影响着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但某些传统俗依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以成俗”让我联想到熟悉的家乡风俗,比如春节的惯庆祝方式。它带有一种温暖和归属感,提醒我们珍惜和传承传统。同时也让我思考,某些*惯的形成是否真的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地方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发现许多俗已经“以成俗”,尽管这些*俗在我小时候并不常见。这让我反思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吸纳新鲜事物。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这个小村庄里,春天的花祭早已‘以成俗’,每年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们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围绕着盛开的花海,欢声笑语,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只有惯与*俗在延续。”
在英语中,与“以成俗”相近的表达是“become second nature”,意指某种行为或惯变得非常自然和自然而然。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通过对“以成俗”的学,我认识到惯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也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
《明史·刘宗周传》:“习以成俗,牢不可破。”
《宋史·礼志十六》:“习以成俗,浸失礼意。”
《晋书·乐志下》:“习以成俗,非为国之宜。”
《后汉书·王符传》:“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习以成俗,遂至於此。”
《汉书·贾谊传》:“习以成俗,遂以为常。”
这已经成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