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7:57
成语“一无所能”的字面意思是“一点能力都没有”。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没有任何才能或本事,无法胜任任何工作或任务。
“一无所能”的确切出处不详,但其结构较为常见,属于汉语中表示否定的成语。其构成部分“一无”表示完全没有,"所能"则指能够做到的事情。该成语反映了对人能力的评价,可能与古代对士人的道德和才能的重视有关。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无能为力,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例如:
同义成语:无能为力、不堪一击
反义成语:能屈能伸、才华横溢
在传统文化中,能力和才华被极为重视。一个人被评价为“一无所能”往往意味着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现代社会虽然更加强调多元化的能力和个体差异,但这一成语依旧在许多场合中适用,尤其是在对比能力时。
听到“一无所能”,我会联想到失败和沮丧。这个成语唤起了对无能和挫折感的共鸣,提醒人们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成长。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曾有一段时间感到一无所能,面对学业压力和复杂的课程,感到无从应对。这种感觉促使我开始寻求帮助,参加学习小组,最终逐渐克服了困难。
在一首短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一无所能”:
风中孤舟随波荡,
一无所能难自强。
欲问前路何方去,
唯有心中梦作航。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at a loss”或“inept”。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无能和失落的感觉,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
通过对“一无所能”的学习,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能力不足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自身不足的反思。理解这一成语让我在语言学习中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关注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一年》:“李吉甫曰:‘裴度一无所能,唯好文学。’”
《后汉书·袁绍传》:“绍自谓一无所能,唯好士,故士多归之。”
《汉书·王莽传》:“莽自谓一无所能,唯好学,故为学者所宗。”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赵王一无所能,唯好酒色。’”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如齐,齐侯问曰:‘晋国何如?’对曰:‘晋国一无所能,唯好战耳。’”
在那里面的都是坏种或低能儿,他们除任意摧残外,~,其实文章也看不懂。(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