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1:36
成语“力排众议”字面意思是用力量排除众人的意见。基本含义是指在众人提出不同意见、看法时,坚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受他人影响,勇于表达自己的立场。
“力排众议”源自古代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场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多重意见时,依然坚定不移的态度。虽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力”、“排”、“众”、“议”四个字在古文中常常用于描述辩论、决策等场合。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决策时坚持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与他人观点相悖的情况下。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在**文化中,力排众议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集体决策中个体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企业管理、政治决策等领域,力排众议的精神依然重要,强调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
“力排众议”让我联想到一种勇气和决心,面对压力时的坚持不懈。它也提醒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有勇气去捍卫自己的信念,而不是轻易妥协。
在大学期间,我曾在小组项目中遇到不同意见的情况。尽管其他成员对我的想法表示反对,我依然力排众议,坚信我的方案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最终我的方案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自我观点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在风雨如晦的夜晚,
我力排众议,独行千里。
坚定的心,照亮前路,
不惧风浪,勇往直前。
在英语中,可以用“stand firm against public opin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一表达同样强调了个体在众多反对意见面前的坚持。不同文化中,面对压力时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我信念的价值观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力排众议”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观点是多么重要。这不仅在沟通中增强了我的自信,也让我在团队合作中更加主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会继续践行这一精神,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力排众议,请立海军。”
《明史·徐达传》:“达力排众议,请立太子。”
《宋史·赵普传》:“普力排众议,以定策立太宗。”
《后汉书·袁绍传》:“绍力排众议,立献帝。”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力排众议,以信陵君为上客。”
他在这次会议上~,终于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