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2:01
“力疾从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尽全力迅速地为公事办事”。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公共利益而尽心尽力、毫不懈怠。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员或士人对国家或社会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时常被引用。“从公”强调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态度,而“力疾”则强调了行动的迅速与积极。虽然没有具体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重视。
“力疾从公”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奉献是被高度赞扬的美德。“力疾从公”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强调个人应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而努力。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激励人们关注社会、参与公益活动。
“力疾从公”让我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困难时刻冲在前线,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这种情感反应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
我曾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帮助清理社区环境。在活动中,大家都力疾从公,齐心协力,虽然天气炎热,但每个人都毫不退缩,展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力疾从公”的重要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村庄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力疾从公,携带着工具,准备清理河道,恢复家园的美丽。小溪潺潺流淌,映照出人们的努力与团结。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用“selfless dedication”或“public service”来形容为公共事务而努力的人。在西方文化中,志愿服务和公共利益的概念也被高度重视,但强调的可能更多是个人选择的自由,而非社会责任。
通过对“力疾从公”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生动地传达对社会贡献的赞赏与期望。
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资治通鉴·唐纪》:“李靖力疾从公,平定突厥,功勋卓著。”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力疾从公,严禁鸦片,功在社稷。”
《明史·海瑞传》:“瑞力疾从公,清廉自守,民甚爱之。”
《宋史·岳飞传》:“飞力疾从公,屡建奇功,终以忠义见忌,为秦桧所害。”
《后汉书·班超传》:“超年老病笃,上书乞归,帝不许,乃力疾从公,终其身。”
袁世凯便先用电报回复奕劻,说屈永秋告了病假,~,自是分所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