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0:20
“不知所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知道从哪里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事物的来源或原因不清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迷茫、困惑或失去方向。
该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君子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不知所从”并非直接引用,而是通过对君子态度的理解而引申出来的,反映了对事物来源无所知觉的状态。
“不知所从”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不知所从”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感到茫然。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和社会的复杂化,许多人在面对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反映了当代人对方向和目标的思考。
“不知所从”带给我的情感是迷茫和无助。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选择和压力,常常会感到这种困惑。这种情感能够引发对自我反思的思考,促使人们寻找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在大学时期,我曾经历过一次职业选择的迷茫,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当时我就用“不知所从”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朋友的安慰让我逐渐理清思路,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一个夜晚,月光洒落在空旷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心中浮现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在这无边的夜色中,我感到不知所从,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在英语中,“at a loss”可以表达相似的意思,指对某事感到困惑或不知如何应对。在不同文化中,迷茫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知所从”的学习,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对汉语的理解,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迷茫时,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提醒我在选择和决策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向。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晋书·王导传》:“时帝初即位,未有纪纲,导每上疏,帝多从之。然导性慎密,未尝以公事干帝。或有言导有权势者,帝益亲导而疏琨。琨知之,乃上疏曰:‘臣闻人君之道,以得人为本,以任贤为急。故舜举皋陶,不仁者远;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今陛下聪明神武,天资英迈,诚宜博访贤才,以充庶官。而乃以臣为贤,是犹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臣恐天下之人,将谓陛下不能知人,而臣亦何敢当此也!’帝览疏,乃悟,于是益重琨而疏导。”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县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后汉书·班超传》:“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五年,遂以幹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后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不知所从,问于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