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5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0:48
“一望而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需一眼就能知道”。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情况非常明显,容易理解,无需多加解释或思考。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最早的记录见于《后汉书》。在这部书中,有关于观察或判断某事物时,凭借直观的印象便可以得出结论的描述。它强调了事物的明显性和直接性。
“一望而知”可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一望而知”在**文化中体现了对直观和敏锐观察的重视。它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中。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直观与清晰的美好体验,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明显性往往能带来一种安心感。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尝试寻找简单明了的答案,减少不必要的困惑。
在我的生活中,一次与朋友讨论某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我用“一望而知”来形容一些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更好地聚焦于问题的核心。这让我意识到,简单明了的表达能够有效提升沟通效率。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光初照山河间,
繁花似锦一望而知。
心中所念皆明了,
岁月如歌任风吹。
通过这样的表达,成语不仅传递了信息,还增添了诗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bvious at a glance”。这种表达同样强调某事物的明显性,但在文化使用上,英语中常常更加注重逻辑和推理过程,而汉语则更偏向于直观的感受。
通过对“一望而知”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直观表达的重要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让信息传达更加清晰有效。这一成语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简洁和明了的方式。
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宋史·岳飞传》:“高宗一望而知其为忠勇之将。”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一望而知其为忠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一望而知其为贤臣。”
《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一望而知是黛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一望而知其为贤者。”
而且~情商也没用,因为客堂里都搭起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