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1:48
成语“不餍人望”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其中,“不餍”意为“不满足”,“人望”指的是“人们的期望”或“众望”。整体上,这个成语表达了某种事物或行为未能达到大众的期待或要求。
成语“不餍人望”源自于古代文人对社会责任和公众期待的反思。具体的历史典故并不明确,但它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或者作品未能符合社会或他人的期待,常见于文学和政治评论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道德和责任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在文学作品、政治评论、社会讨论等场合中使用。例如,在对某位领导者的表现进行评估时,评论者可能会说:“这位领导的政策实施不餍人望,让人民失去了信心。”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活动或项目未能如预期那样成功。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餍人望”体现了人们对责任和期望的重视,尤其在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务上。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当政府、企业或个人的行为未能满足公众期待时,它可以用来引发对责任和问责的讨论。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通常是失望与无奈。它提醒我们,社会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能导致不满和批评。通过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人的期待。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项目或任务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情况。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最终成果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大家都感到非常失落。这时,我就用“不餍人望”来形容我们的项目,反映出我们的努力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年轻的画家努力创作一幅画,希望能展示他对生活的理解,但最终观众却觉得画作未能传递出他所期望的情感。可以写道:“尽管他在画布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但这幅作品的呈现却是不餍人望,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英语中,“not meeting expectations”或“falling short of expectations”可以与“不餍人望”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反映出某种失望的情感,强调了人们对成果的期待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不餍人望”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某种失望状态的描述,它还蕴含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增强交流的深度和效果。
三年约法,所以不餍人望者,谓其起法之本,根于命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