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5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1:45
成语“不骄不躁”由四个字构成:不骄、不躁。字面意思为不骄傲、不急躁,强调一种平和、理智的态度。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成功或压力时,能保持冷静、谦逊的心态,不因荣誉而自满,也不因困难而急躁,体现了一种稳重的品质。
“不骄不躁”源于**传统文化中对人生态度的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中庸与自省。虽然没有具体的文献出处,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待功名利禄的理性态度,常见于古典文学及哲学讨论中。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不骄不躁是一种理想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对谦逊与自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这种态度依然适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与挑战。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信。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保持冷静和谦逊,不被外界的赞誉或压力所左右。这种态度有助于我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
在我学过程中,曾经因为一次考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感到骄傲,但后来我意识到,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更能让我继续进步。于是我努力保持冷静,专注于下一步的学目标。
在一个小故事中: 李明是一位年轻的画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作品终于被展览。他站在展厅中,看到众多赞美的声音,心中有些得意。但他想起母亲常说的话:“不骄不躁,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他微笑着接受赞美,但内心却默默计划着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西方文化中,“保持谦逊”或“谦虚”也被视为美德,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tay humble”。不过,具体的表达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对“不骄不躁”的学,我认识到,保持谦逊与冷静是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品质。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帮助我在学和工作中更加专注与理智。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内心的平和。
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骄不躁,是以能成其功。”
《汉书·艺文志》:“君子之行,不骄不躁,不愠不怒,是以远怨。”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君子之行也,不骄不躁,不贪不吝,不怒不怨,是以远祸。’”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不骄不躁,不愠不怒,是以远怨。”
《论语·子罕》:“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骄不躁,是以君子。”
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