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6:08
成语“煮鹤焚琴”字面意思是将鹤煮来吃,将琴烧掉。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借用优雅艺术的物品来比喻一种极端的愚蠢行为或对美好事物的毁灭。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对文化艺术缺乏欣赏和理解的人,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轻视或误解。
“煮鹤焚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在古代,鹤被视为优雅的象征,而琴则是文化艺术的代表。这个成语常常与文人对艺术的珍视相对立,反映出一些人对艺术的无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毁灭。此成语可能源自于古代文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感慨,具体的出处并不详,但其哲理和警示意义在文人雅士中广为流传。
“煮鹤焚琴”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减弱,导致一些文化遗产面临被遗忘或破坏的风险。“煮鹤焚琴”这一成语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文化艺术,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煮鹤焚琴”让我联想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它激起我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令人感到惋惜与愤怒,面对那些轻视文化价值的行为,我感到无奈和痛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他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出售了家里的一些古董乐器。我告诉他这简直是“煮鹤焚琴”,希望他能反思自己的选择,最终他意识到这些乐器的文化价值,决定不再出售。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到一个年轻艺术家,面对商业压力,选择放弃自己的绘画梦想,最终他意识到“煮鹤焚琴”的行为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的灵魂。
在英语中,可以用“throwing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在处理事务时过于极端,导致无意中失去重要的东西。两者都强调了对珍贵事物的忽视,但在文化背景和具体表达上略有不同。
“煮鹤焚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在学习和表达过程中,这一成语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及其保护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
《清稗类钞·豪侈类》:“某富翁好客,客至,辄煮鹤焚琴,以示豪侈。”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平好客,而客至,辄煮鹤焚琴,以示风雅。”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王九妈是煮鹤焚琴,做得好人家风范。”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卢氏杂说》:“郑余庆召亲朋食,众皆朝官,郑曰:‘今日所费,皆出俸禄,但愿诸公共赏一醉。’食次,忽曰:‘某与诸公煮鹤焚琴,何如?’众皆愕然。”
《世说新语·排调》:“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其人曰:‘且教此鹤勿飞去。’乃煮鹤,焚琴以娱宾。”
怜香惜玉无情绪,~惹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