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4:15
“不舞之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只不再翩翩起舞的鹤。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被压抑或失去自由的人或事物,暗示一种被束缚、无法施展才华的状态。
“不舞之鹤”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提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里的诗句并没有直接提到“不舞之鹤”,但隐含的情感和意象与这一成语密切相关。成语的形成也与古代对鹤的高洁形象和舞姿的赞美有关,鹤象征着自由和美丽,而不舞则暗示了自由的缺失。
“不舞之鹤”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鹤常被视作高洁、长寿的象征。“不舞之鹤”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创造力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反映了许多人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与困境。
“不舞之鹤”带给人一种压抑、无奈的情感,容易引发对自由、创造力缺失的深思。它提醒我们珍惜并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环境,也让人反思如何克服外部条件的限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工作时光,尽管我有许多创意,但由于环境的限制,许多想法无法实施。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不舞之鹤”的意味,促使我寻找新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舞之鹤”:
在尘世的喧嚣中,
我如不舞之鹤,
渴望那一片宁静,
重拾翱翔的自由。
在英语中,可以用“a bird in a cag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都是指被限制而无法自由发挥的状态。不同文化中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传达了对自由和创造力的渴望。
通过对“不舞之鹤”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个人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时,有了更深的洞察。
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舞之鹤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