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0:54
“烧琴煮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琴烧了,把鹤煮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而毁坏了原本美好的事物,形容对珍贵事物的极大浪费和毁坏。
成语“烧琴煮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或传说。它常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毁灭的主题相关。在古代,有些文人对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往往极为执着,甚至不惜牺牲其他美好的东西。这一成语的来源强调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的平衡。
“烧琴煮鹤”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烧琴煮鹤”反映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美好事物的极端行为依然存在,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珍惜现实中的美好。
“烧琴煮鹤”让我联想到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珍贵事物的珍惜。每当我看到身边的人为了某个目标而牺牲其他重要的东西时,我都会想到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保持平衡。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和社交活动,结果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事后我意识到,过度追求学业而忽略了与朋友的互动和心情的放松,正是“烧琴煮鹤”的体现。
在一个小故事中,主人公为了追求音乐事业,抛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最终在成功的舞台上却感到无比孤独,心中惋惜:“我烧琴煮鹤,赢得了掌声,却失去了温暖的家。”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意指在小事上节约,反而在大事上浪费,强调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珍惜的道理。
通过对“烧琴煮鹤”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关注与珍惜。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平衡与珍惜。
《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沈炼烧琴煮鹤,以示不群。”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时人谓之烧琴煮鹤,以示不群。”
《宋史·文苑传六·刘几》:“几尝烧琴煮鹤,以示不群。”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卢氏杂说》:“有客谓李尚书曰:‘烧琴煮鹤,何异于焚琴煮鹤?’”
《南史·萧子显传》:“烧琴煮鹤,以示不群。”
也须把温语相商,又何用~,躏玉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