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0:37
“烧香礼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场合中,焚烧香火,进行礼拜的活动。基本含义是指对神明的崇敬和祈求,通常用于信仰的表达。
该成语源于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和。在这些信仰中,烧香是一种常见的祈祷形式,信徒通过焚香、礼拜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保佑。尽管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活动中都频繁出现。
“烧香礼拜”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烧香礼拜”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神灵的崇拜与敬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许多人不再严格遵循仪式,但这一成语依然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尊重和向往。在现代社会中,它可以象征着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寄托。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对生活的期望与信仰。在面对挑战时,许多人会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支持,这种情感在“烧香礼拜”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在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中,大家都会去寺庙烧香礼拜,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每当我参与这样的活动时,我会感受到一种团结与共同信仰的力量。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月光洒在静谧的寺庙前,烟雾缭绕,香火升腾。人们聚集在一起,心中默念着愿望,烧香礼拜,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信仰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rayer”或“worship”,虽然形式和*俗有所不同,但内涵上都包含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敬畏。在不同文化中,人们通过不同的仪式和方式表达对神明的崇敬。
通过对“烧香礼拜”的学,我对信仰与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活动的描述,更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希望和信仰的寄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使用这样丰富的成语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清史稿·礼志》:“皇帝每岁春秋二祀,皆亲诣太庙,烧香礼拜,以示孝思。”
《明史·礼志》:“皇帝每岁冬至,亲诣圜丘,烧香礼拜,以祈来年丰穰。”
《宋史·礼志》:“皇帝每岁春秋二祀,皆亲诣太庙,烧香礼拜,以示孝思。”
《旧唐书·礼仪志》:“每岁元日,皇帝亲祀昊天上帝,烧香礼拜,以祈国泰民安。”
《晋书·王导传》:“每有朝集,帝必烧香礼拜,以示敬重。”
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文余,不祭祀,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