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0:13
“烦言碎语”这个成语由“烦言”和“碎语”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繁琐的言语和琐碎的言辞。基本含义是用来形容那些不重要或无关紧要的言论,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绪,暗示这些言辞使人感到厌烦或困扰。
“烦言碎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在汉语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笔记、散文及诗词中。它反映出古人对繁杂言语的不满,通常用于批评冗长、无意义的谈话。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提到言语的简洁和精炼,这为“烦言碎语”的形成提供了背景。
“烦言碎语”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人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风格的背景下,“烦言碎语”反映了对言语精炼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科技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更倾向于快速获取信息,因而“烦言碎语”在社交媒体和日常交流中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强调了高效沟通的重要性。
“烦言碎语”给人一种烦闷和厌烦的感觉,常常联想到无谓的争论和冗长的发言。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沟通时更加注重言辞的简洁性,避免冗长的无聊言辞。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冗长的会议,参与者们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却没有达成一致。我在会上用“烦言碎语”来形容这种无效的讨论,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在一个关于生活哲学的小故事中:
在一个喧闹的市集上,老者坐在角落,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他对身边的小孩说:“你知道吗?在这繁忙的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烦言碎语,而是我们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empty words”或“meaningless chatter”。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对无意义言辞的反感,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有效沟通的共同重视。
通过对“烦言碎语”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沟通中简洁明了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重内容的质量,避免无谓的言辞,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这些烦言碎语,不必细叼。
《金瓶梅词话》第十回:“西门庆道:‘你这厮,好生无礼!我与你素不相识,何故如此烦言碎语?’”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你这般美貌,为何在此卖唱?’花魁娘子道:‘你这人好生无礼,我与你素不相识,何故如此烦言碎语?’”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言,心中不快,乃曰:‘我与你素不相识,何故如此烦言碎语?’”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牛浦郎道:‘老伯,你这话说的不是了。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世情上事情也还懂得几件。你老人家既是有这个心,我怎么好拦阻你?只是我有一句话要说,你老人家不要见怪。’”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烟眉,瞪着两个似睁非睁的眼睛,微喘着气,指着宝玉道:‘你这……’说到这里,又咽住了,只用手指着宝玉,那眼泪便似断线之珠,簌簌的落个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