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3:21
成语“焚香膜拜”的字面意思是点燃香烛进行膜拜,通常指人们在**或信仰活动中,向神明或祖先表示敬意和崇拜。基本含义是表达一种虔诚的态度,强调对某种信仰或价值的尊重和崇敬。
“焚香膜拜”源于古代的仪式,焚香是祭祀中常见的行为,象征着敬意和祈祷。历史上,许多文献如《礼记》、《周礼》中都有相关的描述,表现了古人对神灵、祖先的崇拜与敬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对某种信仰或价值观的尊重。
该成语常用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讨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虔诚态度或对某种理念的追求。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的尊重,或者在演讲中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焚香膜拜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体现了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强调对传统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的崇敬。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年轻人对传统信仰的接受度降低,使得这一行为在某些场合显得有些生疏。
“焚香膜拜”让我想到对信仰的坚持与尊重,带有一种庄重与虔诚的情感。在表达时,可以联想到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或者对历史文化的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参加家族的祭祖活动,这时我们会焚香膜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这种传统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延续。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座古老的寺庙前,晨雾缭绕,信徒们焚香膜拜,虔诚的祈祷声如同潮水般涌动,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的传说与信仰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neeling in prayer”(跪下祈祷),表示对上帝或信仰的尊重和虔诚。不同文化中,虽然形式不同,但对信仰和精神的追求和尊重是共通的。
通过对“焚香膜拜”的学*,我深刻体会到信仰与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交流中,更加注重对传统和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
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清史稿·礼志》:“皇帝每岁祀天,必焚香膜拜,以示敬畏。”
《明史·礼志》:“皇帝亲祀天地,必焚香膜拜,以表至诚。”
《宋史·礼志》:“皇帝春秋二祭,皆焚香膜拜,以示尊崇。”
《旧唐书·礼仪志》:“皇帝每岁元日,必焚香膜拜于太庙,以昭孝敬。”
《南史·梁武帝纪》:“每至郊祀,帝必亲临,焚香膜拜,以示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