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4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7:49
成语“巢焚原燎”字面意思是指鸟巢被火焚烧,原野被燎烤。它通常用来比喻因小事而引发大祸,形容事情的严重性和后果的可怕。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尤其是与战争和自然灾害相关的故事。在古代,火灾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因此,该成语强调了小火灾或小问题所引发的大灾难。
“巢焚原燎”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火灾常常被视为一种凶兆,代表着灾难和不幸。因此,“巢焚原燎”不仅警示人们关注小问题,也体现了对灾害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方面,该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
该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紧张和警惕。它提醒人们关注潜在的危险,增强了人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在表达中,可以引发对生活中小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小争吵导致的误会,起初只是因为一句话的不当表达,最后却使得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巢焚原燎”的道理,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冬天的晚上,月光洒在冰冷的原野上,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若不小心,生活中的小火焰,终将演变为“巢焚原燎”的大火。每一个小问题,都是随时可能爆发的火种,唯有及时倾听和解决,才能在寒风中保持心灵的温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Don't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意指不要把小问题夸大为大问题。这种表达同样强调对小问题的重视,但在文化背景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巢焚原燎”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语言的学,也是对生活智慧的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细节,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危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奸回内贔,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年》:“齐侯以火攻,巢焚原燎,无遗类矣。”
《后汉书·班彪传》:“齐侯以火攻,巢焚原燎,无遗类矣。”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齐侯以火攻,巢焚原燎,无遗类矣。”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侯怒,以火攻,巢焚原燎,无遗类矣。”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以火攻,巢焚原燎,无遗类矣。”
自英皇北狞,河套沦没,~,糜鹿为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