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1:22
成语“力尽神危”字面意思是“力量耗尽,精神危急”。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极大的疲惫和压力后,身心俱疲,处于危急状态。引申意义为处于困境或绝境,难以自拔。
“力尽神危”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在书中,冯异在战斗中勇猛作战,但由于长时间的疲惫和激烈的战斗,身心俱疲,最终导致了战斗的失败。此成语正是体现了他在战斗中面临的极端困境和压力。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重大压力时的状态,适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等场合。例如,在描述一位长时间工作而感到极度疲惫的职员,或者在谈到**员在比赛中遭遇的巨大挑战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力尽神危”在**文化中,常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来的坚持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和学业压力中,人们常常会感到力尽神危。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
该成语带给我一种深刻的共鸣,尤其是在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时。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们,以及在压力下依然坚持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类在极限情况下的脆弱与坚韧,触动了我对生活的思考。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经历过类似“力尽神危”的时刻,比如在考试前的复阶段,长时间的学*让我感到极度疲惫。那时,我深刻体会到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休息的重要性,以避免身心的极度透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微露,疲惫身影,力尽神危,唯有梦里寻归路。”这样的表达既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也传达了对希望和归属感的追求。
在英语中,可以用“exhausted”或“at the end of one's rop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极度疲惫和压力的状态,但可能缺乏“力尽神危”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深度。
通过对“力尽神危”的分析,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传达疲惫的状态,还反映了面对困难时的人类情感和经历。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掌握成语的使用和内涵,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替他捶着。
《资治通鉴·唐纪》:“力尽神危,士卒皆散。”
《后汉书·班超传》:“力尽神危,遂不能复振。”
《汉书·王莽传》:“力尽神危,天下大乱。”
《史记·项羽本纪》:“力尽神危,乃自刎于乌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力尽神危,国之大事也。”
看到他~的模样,我们很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