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1:37
成语“力所不及”字面意思是“力量所不能及”,即指某种事情或能力超出了自己的力量范围,无法做到或达成。基本含义为某人或某事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力量所能及的范围,通常用于表达无能为力的状态。
“力所不及”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力所不及”。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儒家思想相关,强调了君子在交往中保持的适度和理智。
在日常对话中,“力所不及”常用于表示某人无法完成某项任务或不能干预某种情况。例如,在工作中,某个项目的需求超出了团队的能力时,可以说“这个项目的要求超出了我们力所不及的范围”。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作描写人物的无奈或困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力所不及体现了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明的态度,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力所不及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量力而行。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无奈与接受,面对某些事情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力和挫败,但同时也引发对自我能力的反思。它提醒我们,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由自己掌控,有时接受现实也是一种智慧。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比如在团队项目中,面对复杂的数据分析时,我会意识到“力所不及”,这促使我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学新的技能。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力所不及”:
山高路远何所求,
心向苍穹力所不及。
唯愿明月共此生,
君知我意几时归。
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yond one's capacity”或“beyond one's reach”,这些表达都有着类似的含义,强调某事物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在不同文化中,这种对能力限制的承认也是一种普遍的认知。
通过对“力所不及”的全面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理解和接受自身的局限性,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帮助,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谦逊与理智。
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力所不及,虽欲强之,不可得也。”
《后汉书·班超传》:“力所不及,虽欲强之,不可得也。”
《汉书·王莽传》:“力所不及,虽欲强之,不可得也。”
《史记·项羽本纪》:“力所不及,虽欲强之,不可得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力所不及,虽欲强之,不可得也。”
~的事情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