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0:34
“千金弊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花费千金买来的破扫帚”。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些东西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不合适的情况下,即使是非常便宜的东西也因为其来源或价值而被赋予过高的期待。
“千金弊帚”出自《史记·平原君赵佗传》。在历史上,平原君赵佗为了一位穷人的扫帚而花费千金,意在强调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因其特殊的背景或情感而被赋予不寻常的价值。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某些物品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人情与价值的独特理解。
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千金弊帚”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对物品、关系或概念的过度重视。例如,作家可能会用它来描绘一位角色对一件旧物的执念,或在演讲中引申为对某些价值观的反思。
在**传统文化中,物品的价值往往与其历史、情感和人际关系紧密相连。“千金弊帚”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人们对情感和记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丰富,但人们对某些情感寄托的追求依然存在,成语的使用依然适用。
“千金弊帚”让我联想到人与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它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提醒我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有着深刻意义的事物。这种情感会影响我的表达,使我在描述情感时更加细腻。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把祖母留下的旧扫帚,尽管它已经破旧不堪,但在我心中却是千金弊帚。每当我看到它,都会想起祖母的教诲和温暖的回忆。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那个荒凉的小村庄里,李阿姨手中握着一把千金弊帚,虽然它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但却承载着无数的乡愁与往昔。每一次扫地,仿佛都在扫去岁月的尘埃,留下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有“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强调即使是微小的想法也有其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物品和情感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在于价值往往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
通过对“千金弊帚”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情感与物品之间的联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却极具意义的事物。在学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