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1:08
“切中时弊”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准确地切中当下的弊端”。其中,“切中”表示精准地触及或击中,而“时弊”则指的是当下社会存在的弊端或问题。整体来看,这个成语指的是言辞或行为能够直接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切中时弊”出自清代的《申报·时论》,原文中是用来形容一些评论或意见能够准确地指出当时社会中的问题。这一成语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批判,强调了对问题的准确识别。
该成语常用于评论、演讲、文学作品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讨论社会现象、政治问题或经济状况时。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个人或某个观点能够准确揭示社会问题。例如,在一次社会论坛上,某位专家的发言“切中时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直言不讳、敢于揭示问题是一种被尊重的品质,尤其在历史上,很多文人通过诗歌或文章批判时弊,推动社会改革。因此,“切中时弊”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它鼓励人们勇于发声、关注社会问题。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勇气和责任感,尤其是在面对社会不公或问题时,能够直面挑战、提出解决方案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也让我反思,作为个体,如何在生活中关注周围的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社会现象,如校园贷问题。通过参与讨论和写作,我尝试使用“切中时弊”来形容一些同学的观点,他们能够准确指出这一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提出解决方案,激励我也去关注社会问题。
在一首关于社会问题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当风暴席卷大地时,
有谁能勇敢发声?
切中时弊,真言如磐,
让沉默的心灵觉醒。
在英语中,类似于“切中时弊”的表达可以是“hit the nail on the head”,意指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对问题的准确识别和应对,显示出在不同文化中对直面问题的重视。
“切中时弊”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精准剖析,更是一种鼓励人们关注和解决问题的呼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勇于表达观点,关注社会的真实问题,并在交流中追求准确性和深度。
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清史稿·魏源传》:“源著书切中时弊,议论精辟。”
《明史·海瑞传》:“瑞上疏切中时弊,言辞激烈。”
《宋史·苏轼传》:“轼文章切中时弊,为世所重。”
《后汉书·杨震传》:“震切中时弊,言辞激切。”
《汉书·王吉传》:“吉切中时弊,言多痛切。”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