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1:39
“切切于心”是一个形容内心深处感受强烈、真切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切切”形容感受的深刻和真切,“于心”则指向内心的情感或思绪。整体而言,该成语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共鸣或深切的关怀。
“切切于心”出自《礼记·大学》,其中提到“切切于心”的意思是指内心深切的感受。该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强调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与体察,体现了对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切切于心”来描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例如,描述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境遇的同情,比如在朋友遭遇困难时,表达自己对其处境的理解和关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被视为重要的社交元素。“切切于心”体现了对他人情感的重视与理解。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表达依然适用,尤其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能引发共鸣和关注。
“切切于心”常让我联想到对他人深切的关怀和理解,带有温暖和同情的色彩。在表达时,它能够增加语言的情感深度,使交流更加真诚。
我曾在朋友经历困难时,使用“切切于心”来表达我的关心和支持。那次交流让朋友感受到温暖,也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
在一首小诗中融入该成语:
夜深人静思悠悠,
切切于心情难休。
明月照我孤影立,
愿君安好共此愁。
该诗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他人的关心,体现了成语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可以用“deeply felt”或“heartfelt”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其内涵相似,均强调情感的深度与真诚。
通过对“切切于心”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情感。
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所何,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公子少年心性,道此等是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