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1:45
成语“切合时宜”的字面意思是“恰当地符合时机和合适的时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言论、行动或事物适合当下的环境或情况,表现出及时的应对能力。
“切合时宜”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政治和社会变革频繁,许多智者和谋士常常被要求为当时的局势提供切实的建议。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适时而行的重要性。
“切合时宜”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演讲、报告、文章等,也可用于日常对话中。它适用于描述政策、建议、行为等在特定情况下的适当性。比如,在一个讨论经济政策的会议上,某个建议如果能有效应对当下经济形势,就可以说是“切合时宜”。
同义成语:适时而动、应时而变
反义成语:不合时宜、失时
在**文化中,时机的把握被视为智慧的一部分。“切合时宜”不仅适用于政治、经济领域,也在个人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使得这一成语在职场、教育等多方面依然适用,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切合时宜”带给我的感觉是积极和灵活,它让我想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根据环境和时机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为。这种适应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些需要及时调整策略的情况。例如,在一次项目策划中,因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及时调整了方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切合时宜”的重要性。
在一个关于人生哲理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时光如水流,机会随风起, 切合时宜行,方能无畏前行。”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强调在合适的地点和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两者都强调时机的重要性,但“切合时宜”更加强调行为与时机的契合。
通过对“切合时宜”的学*,我认识到在交流和表达中,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点和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提升了我在语言运用中的敏感度,使我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德裕之为相,切合时宜,故能致中兴。”
《后汉书·班彪传》:“彪之为文,切合时宜,故能传之后世。”
《汉书·王莽传上》:“莽之为人,切合时宜,故能得人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时宜者,顺天应人,故能成大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时宜者,天时人事之宜也。”
这样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