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9:45
“一时之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某一时刻或时期中非常优秀的人或事物。它常常用来形容短暂的辉煌或者在某一特定时刻表现出色的人,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表现会持久。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对人才的评价,强调某个人在特定时间或环境中表现优异,但并不意味着其才华和成就能够长期持续。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并不明确,但类似的概念在古文中时有出现,反映了古代对人才选拔和评价的思考。
“一时之秀”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一时之秀”常常被用来评价年轻人或新兴事物的短暂性。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新兴的流行文化和人物往往在短时间内受到追捧,但其持久性却常常受到质疑。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成就和名声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其脆弱性。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很多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人物,他们的辉煌往往伴随着压力和挑战。它提醒我们,成功并不一定是持久的,努力和持续的努力更为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一位同学在校内比赛中表现极为出色,获得了第一名,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并没有继续保持这样的表现,最终被其他更为稳定的竞争者超越。我体会到“一时之秀”不仅适用于他,也适用于许多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
在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湖面,仿佛一位“一时之秀”,盛放的花朵在晨曦中凋零。那瞬间的美丽,虽然短暂,但却永远镌刻在心中,成为回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
在英语中,可以用“flash in the pan”来对应“一时之秀”,意指某事物只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潜力或成功,但最终未能持续。这反映出不同文化对短暂成功的看法,强调了人们对持久性和稳定性的重视。
通过对“一时之秀”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短暂成功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事业的一种警醒。在学习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关注持久的成长和努力,而不是一时的风光。
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史·文苑传七·黄庶》:“庶,字亚夫,洪州分宁人,黄庭坚父也。庆历二年进士,工诗,有名,世称一时之秀。”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少俊颖,有博学能文之誉,一时之秀。”
《宋史·文苑传三·路振》:“淳化中举进士,太宗方奖拔文士,闻振知音,宴于后苑,使奏琴,由是一时之秀悉预侍。”
《南史·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晋书·王恭传》:“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一时之秀,岂有世乏贤哉!’”
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唐瑾很有学问,被爱才的杨坚发觉,出仕为官,立下大功。他为官时十分清廉,乐善好施,赢得朝廷上下的一致称赞,德高望重的燕公于谨向文帝请示与唐瑾结为兄弟,文帝封唐瑾为吏部尚书,与在朝五位尚书都是一时之秀
既是~,陛下的诗句,何轻薄丽华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