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4:59
成语“吹埙吹箎”字面意思是“吹埙”和“吹箎”。埙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箎是另一种乐器,通常为一种管乐器。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比喻表演者或演奏者在某种艺术或技能上表现得非常娴熟、得心应手。
“吹埙吹箎”出自《后汉书·王允传》,意指对某种技艺或表演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表现出色。成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音乐文化,反映了古人对音乐艺术的重视。
这个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与艺术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成语“吹埙吹箎”反映了对艺术技艺的追求与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音乐教育和艺术表演领域中,表达对专业技能的认可。
“吹埙吹箎”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和和谐,联想到音乐的美好与艺术的魅力。它唤起了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意识到技艺的熟练与坚持的重要性。
在大学时,我曾参加过一个音乐比赛,尽管我并没有达到“吹埙吹箎”的境地,但我努力练*,最终在舞台上表现得相对自信。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年轻的音乐家,他每天在广场上吹奏埙和箎,悠扬的旋律吸引了路过的行人。人们常常停下脚步,赞叹道:“这小伙子真是吹埙吹箎,音乐才华令人惊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be in one's element”,意指某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得非常自如。这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艺术和技能熟练表现的共同重视。
通过对成语“吹埙吹箎”的深入分析,我对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对艺术技能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努力和坚持的认可。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意境。
伯氏吹埙,仲氏吹箎。
《文选·张衡·西京赋》:“吹埙吹箎,以和四方。”
《汉书·礼乐志》:“吹埙吹箎,以和万民。”
《史记·乐书》:“吹埙吹箎,以和神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吹埙吹箎,以和诸侯。”
《诗经·小雅·鹿鸣》:“吹埙吹箎,和乐且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