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2:01
“力敌万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一己之力能够抵挡万人的攻击”。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勇猛和强大,具有非常出色的战斗能力或卓越的本领。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斗场景,尤其是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著称。虽然具体的文献出处不是很明确,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通常与古代勇士的壮丽事迹相关。
“力敌万夫”常用于形容在战斗、比赛、竞赛等场合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对话或演讲中使用。例如,在描述某位历史英雄或现代**员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其非凡的能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英雄人物常常被歌颂,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因此,“力敌万夫”不仅仅反映了个人的力量,也体现了社会对英雄形象的崇拜。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不再是主要的冲突形式,但在体育竞技、商业竞争等领域,该成语依然适用,体现出个人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
“力敌万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和激励。它让人联想到勇气、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尽管面临着许多强劲的对手,我依然拼尽全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力敌万夫”的气魄,虽然我并不是最强的,但我的努力和坚持让我战胜了许多困难。
在夜空下,孤独的战士,
我心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他以一己之力,力敌万夫,
在这无畏的旅途中,永不言败。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one man army”,意指一个人就能对抗整个团队。这种表达也反映了个人能力的强大,在不同文化中均显示出对英雄形象的认可和赞赏。
通过对“力敌万夫”的学*,我理解了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对勇气与坚持的认同。在生活中,我会努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面对挑战的每一个时刻。
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挟毂。
《晋书·桓温传》:“温力敌万夫,威名赫赫。”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力敌万夫,为曹公所重。”
《后汉书·班超传》:“超力敌万夫,威震西域。”
《汉书·王莽传下》:“莽力敌万夫,非天下之敌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力敌万夫,所向无敌。”
可是尊大人呢?照你刚才所说那种~的气概,应该可以保护尊大人出险。